参观现场一
参观现场二
信步清幽小径,听鸟语嗅花香,看云淡触风轻,享受着生活的美好……然而,然而心情并不轻松。
投笔于纸,字未出泪先落,万千感伤夹陈欣慰,一幕幕在脑海如电影般回放,每一帧画面的人物若鲜活般触动我的心弦,震撼我的灵魂。
初知焦裕禄,是在语文课文里,大概是我十岁的时候吧。处于孩堤时候的我学习焦裕禄,同看杜撰小说没有什么差别。在老师的再三强调下,我知道有焦裕禄这个人,知道焦裕禄同志在兰考的事迹,当然这些只是知道而已。那时的我懵懂的完全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之所以认真的学习焦裕禄同志,是为了语文成绩上的分数能够高一点儿。虽然如此,焦裕禄的名字和事迹就像焦桐种子一样在我童真的年纪深埋在了心里。
再知焦裕禄是我在河南焦作上大学的时候,具体时间场景已经不记得了,那是一次偶然和同学的交谈。无知的我问焦裕禄是不是焦作的人(当时我只知河南兰考县,却不知道兰考县属于开封市),周围的同学哈哈大笑。于是我去图书馆,挑选写焦裕禄同志的书籍翻看。在看邓小平题写的《焦裕禄》的时候,看着字里行间焦裕禄的大爱,边看边流泪,被他的事迹深深的感动。那棵埋在我心里的焦桐种子也在我的泪水的浇灌下悄悄地在不知不觉中发了芽。
三知焦裕禄是在2012年,《焦裕禄》的电视剧在中央一套播出,那时我初为人母。婆婆很喜欢看《焦裕禄》,每晚守在电视机前准时观看。我也喜欢看,不过繁忙的工作和为人母的忙碌,让我看了一点儿,却没认真看。虽然只看了一点,我却把焦裕禄视作了男神,他的严肃认真、低调朴实、一心为民深深吸引着我,令我敬仰。后来有了时间,却没有继续看完,只因我不敢看。焦裕禄优良品德的沉积对我心灵的震动让我压抑,梗在心口,说不清、道不明,久久不能退去。焦桐幼苗慢慢的渐渐的长大、长高,伴着我的成熟,抽枝待发。
现在的兰考是一个美丽的小城,干净整洁的街道,能想象的出夜灯初上时灯火通明的景象。鸭游清水歌舞升平,处处一片繁华喧闹……真真切切的踏上兰考这片热土,围着焦裕禄公墓缅怀,我的心情异常的激动。他就像是我一位老朋友,让我熟悉,让我的泪水模糊眼眶。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焦裕禄同志对于我再不是年少时对英雄的崇拜,青年时对偶像的敬仰,而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公务人员的形象。这个形象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让我懂得,焦裕禄不仅是精神的领袖,还是我的同志,虽隔天地,我却懂你。
看着焦桐遍布兰考,二代焦桐也已长成了大树。长在我心中的那棵焦桐,早已在无边无际中连成了海。故意地踩着兰考的沙土,感受着沙土的细腻,感慨这个曾经为害一方的土地因为有了你,如今变得如此的温柔……
如梦令·焦桐魂
叠翠蔓延苍宇,
沾衣散如香地。
独立伫清尘,
三夙念心何依?
静好、静好,
沁溢万里无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