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和朋友聊天,在聊到小朋友吃饭这个问题,他的一句话如醍醐灌顶般,一语惊醒梦中人,“你求他吃你累,他求你吃他香。”粗听之下,并无体会,细想之下,就发现了他的绝妙之处,不由深以为意,暗自窃喜,进而豁然开朗,你求他吃,自然你求的多,他“要”吃的少,是“要我做”,自然你累,但是他求你吃,他求得多,是“我要做”,自然他吃起来就香。
于是,引申而想,从来“要我做”都是被动,要我做,怎么做,做多少,效果如何,这一概都不是“我”所关心的,只是因为“要我做”,外部的推动力起了主导,缺乏了主动性,主观能动效果自然就会很差。主动性一缺乏,创新意识就会大打折扣,取得的成绩就自然可想而知了。哲学里有句话,我一直深以为然,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终究事物的外因敌不过内因的强大作用。
到“我要做”,我占了主导,事事以“我”为先导,“我”要做,做多少,怎么做,做的效果如何,“我”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我”说了算,是“我”要求做,主动性提高,对事情发展的关注度明显提高,主观精神面貌马上就提升了,主观能动效果显而易见。
最近读俞敏洪的《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读来不免感触颇深,他提到了他人生的三次大的转折,第一次是历经三次高考终于考上中国最高学府北大,第二次是从北大辞职,第三次是创办新东方,字里行间,无不反映其间主观能动性、“我要做”的巨大力量,从一个“农村娃”,从英语30分到55分到95分,到终被北大西语系录取,他说,因为他给自己设定的短期目标的催动,他想上大学,他不想困于目前的环境,他想要改变,于是,他克服了英语的弱项,实现了从一个“农村娃”到中国第一高等学府学生的转变。到第二次从吃“公粮”的北大教师这个岗位辞职,虽然这其中有些被动的成分,但他却化被动为主动,另辟蹊径,实现了人生的第三次转折,成立了新东方,并将新东方做成了一个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上市公司。寥寥数语,写来轻松,却不知这其间付出的是怎样的一种异于常人的努力,若不是“我要做”在他心底一遍一遍砥砺他的前行,激励他在遇到困难时奋勇向前,也许,他现在也只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平凡人。面对每一次转折,无不是“我要做”给了他巨大的勇气,最终成就了不平凡的自己。
即使是作为最平凡的我们,工作中,亦是如此,多一些“我要做”,少一些“要我做”,那我们的周围必将围绕“朝气蓬勃”,少些“萎靡不振”,那我们终将成为那个“不平凡”的自己。
愿你我都是“我要做”的坚强执行者,愿你我的青春都不负梦想,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