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地矿
扎根地质一线促进民族团结 张忠俊荣获省级模范个人称号
字号:

在近日召开的贵州省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104地质队原党委书记、队长张忠俊同志喜获“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这位在地质战线奋斗多年的党员干部,以扎实的工作和真挚的情怀,书写了新时代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共同发展的生动篇章。

宣传民族政策,凝聚团结共识。2019年9月至2025年8月任104地质队主要负责人期间,面对单位少数民族职工占比38%的实际情况,张忠俊始终秉持“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积极践行党的民族政策,既全力以赴推动单位经济高质量发展,又竭尽所能带领全队干部职工在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勘查、地灾治理等工作中做出好成绩,为民族团结作出突出贡献。作为104地质队“一把手”,张忠俊始终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单位发展的“红色引擎”,2021年在系统内率先制定了集中学习日制度,将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晚上作为全队的集中学习日,党委引领带头学、支部组织深入学、青年小组灵活学、全员覆盖一起学,至今已开展集中学习49期,通过集中学习,推动各民族职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2020年,又带领104地质队在系统内率先打造“一支部一品牌”特色党建工程,精心培育“勇立潮头”“找矿尖兵”“生态卫士”“星级服务”“夕阳生辉”五大支部品牌,构建起“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的群团联动格局,有效凝聚干部职工向心力。其中,“找矿尖兵”党支部两次斩获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支部”殊荣,“夕阳生辉”党支部获评“贵州省第一批离退休干部‘六好’示范党支部”“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等省级荣誉,大队党委亦荣获省直机关“学习型党组织”称号。

聚焦主责主业,促进共同繁荣。张忠俊坚持“项目为王”的经营理念,引领单位干部职工以“收复失地拓市场、大抓项目促发展”为导向,向上争取项目,向下拓宽服务领域,在张忠俊同志的带领下,取得了地质找矿成果丰硕、地灾治理成效显著、生态文明成绩卓越的好成绩。2019年以来,104地质队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连续五年获得系统内绩效目标考核一等奖。该队实施的贵州省福泉市大湾磷矿大精查项目,查获磷矿石资源量达到超大型,矿床潜在经济价值4000亿元,项目获得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能源保障。104地质队先后获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

注重连心共情,维护民族和谐。张忠俊始终将干部职工的冷暖挂在心间,通过谈心谈话、政治家访、野外调研等多维渠道精准把握职工思想动态,对少数民族职工需求尤为关切,主动作为化解各类矛盾隐患。积极推行“领导接待日”制度,带头接访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14件,让制度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在离退休工作中,他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组建“离退休文明纠察队”。队员全年365天轮班值守,既当好小区文明创建的“守护者”,又化身社情民意的“收集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区、解决在萌芽状态。自2020年以来,单位实现越级上访“零发生”,各民族职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围绕在队党委周围,凝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发展共识。单位先后获“全国文明单位”、贵州省“贵州省职工生活幸福单位”等称号。

推动文化交流,增进民族融合。作为党员,张忠俊同志始终把少数民族职工的工作生活放在心头,通过精准关怀、文化赋能和统战工作等多维举措传递温暖、凝聚合力、深化认同,筑牢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坚实根基。他带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及少数民族家庭,面对面宣讲党的民族政策与单位发展成果,精准对接职工需求。近三年来,在他的倡导下,单位累计向民族地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超15万元,职工个人自发捐赠超5万元,以实际行动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他着力打造“有温度的党委”,构建“体育健身+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模式。坚持“每周一动”,免费开放职工体育馆并常态化开展体育竞赛;创建“党工团青协同文化工作室”,创新推出“文艺汇演到机台”“项目一线家属开放日”等特色活动,同步优化职工食堂、体育馆及小区环境,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职工。他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党外人士制度,定期组织青年职工、统战对象、退伍军人座谈会及退休职工欢送会,以“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增进共识。全队上下形成了“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展现了维护民族团结、凝聚发展共识的良好形象。

张忠俊同志用实干与担当诠释了新时代地质工作者的使命,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树立了榜样,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作者:刘永锋、陈隽亮

作者单位:104地质队

一审:王

二审:周丽娜

三审: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